點擊獲?。?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red; text-decoration: none;">考前必做時事政治題庫【送分題】 | 新版公共基礎知識7000題 | 教材用書PDF電子版
加強信用建設 打造信用中國——數據獲取與信息保護需雙管齊下
在建設信用社會的今天,無形的信用帶來有形的便利。共享單車免押金,降低出行成本增加社會信任;看病先就診再付費,節(jié)省排隊時間提高就診效率;貸款降低利息提高額度,降低融資成本破解中小企業(yè)融資難題——這都是信用建設帶來的紅利。雖然信用社會前景廣闊,但是這些變化的背后卻是用戶數據不足的尷尬和個人信息泄露的濫觴。在經濟轉型升級的背景下,信用體系建設需要兩手抓:一手抓數據獲取,一手抓隱私保護。
信用建設獲取大量數據勾勒人格是先手棋。消費領域,如支付寶芝麻信用分,收集在支付寶、淘寶、共享經濟行為中的履約情況數據,形成對無數個消費者消費行為的勾勒,呈現(xiàn)為看得見的數字——數值高表示信用良好,數值較低反映信用較差。但是當今社會主流的信用行為記錄是人民銀行的征信系統(tǒng),這一系統(tǒng)與人民期望還存在差距:覆蓋面窄,很多行為未被納入信用體系,不能真實全面反映個人或者經濟組織的信用狀況。即使是已有的結果,也需要海量的數據來支撐。然而像芝麻信用分這樣的企業(yè)成果只是少數,大量的數據仍然沉淀在數以萬計的消費者手中,沒有被有效的記錄和量化,更難以形成數據池,精準勾勒用戶畫像。因為當前關于信用體系建設的制度才剛剛起步,政府、銀行、互聯(lián)網企業(yè),各自為政沒有形成有效合力,導致數據碎片化,成為散落的寶藏未得到開發(fā)利用。信用社會建設獲取大量數據迫在眉睫
信用社會建設個人信息安全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基石。“破窗效應”告訴我們,如果一個錯誤的行為沒有得到及時的糾正,就會產生壞的示范效應,帶來意想不到的惡果。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信用體系建設。在如火如荼的信用體系建設浪潮中,倘若用戶的信息被泄露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用戶就會對分享消費行為數據等產生抵觸情緒;而如果企業(yè)通過侵犯個人隱私牟利,卻沒有受到處罰,企業(yè)將會變得更肆無忌憚。短期而言,企業(yè)將從中獲利,但是長此以往,沒有信用數據的信用社會建設將變成“空中樓閣”。信用社會建設,消費者要提高意識,保護自身的信息安全,企業(yè)要承擔社會責任,政府更要完善法律法規(guī),為信用經濟保駕護航。
信用體系建設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這就需要我們久久為功,加強數據實時流通和共享,加快隱私保護立法工作,如此方能實現(xiàn)信用體系從“共建”到“共享”,讓守信者更有獲得感,實現(xiàn)信用中國夢想。
提供全國公務員考試資訊
2、厚職網m.qhjf1688.com提供的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異議,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內容為準!
3、更多事業(yè)單位招聘信息訪問